在成都商业地产的鱼塘里,我们关注大鳄,更不能忘记“小鱼”。
这里的小鱼,并非指Regular·源野、铁像寺水街二期等一堆buff加身,标榜非标商业的小众模式项目,而恰恰是大众口中知名度不及又往往普遍存在的标准盒子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成都的购物中心,大抵可以归纳成几件事:有些人来了,如年初蓝润摩里中心率先开业,到环贸ICD历经数年兑现了对攀成钢的承诺,再到岁末SKP造神城南交子商圈;也有些人走了,新世界、伊势丹百货先后闭店,伊藤洋华堂(春熙路店)也提前发布公告,将于2023年退出成都市场走向终幕。
商业逐鹿,功成抑或骨枯尚可理解,反倒另外一些内容引起了市场的注意:红唐购物中心、奥克斯广场被头部商管接管,更名为高新万达和锦城万达;营业近10年的九方购物中心更名招商花园城,成为招商蛇口旗下花园城产品线其中之一。甚至西河的隆迪生活广场、中港CC PARK未开业就已并入万达、龙湖的轻资产序列中。理想中的商业长尾效应,似乎正悄悄走向极端化。
身处信息茧房,头部产品掌握着线上渠道更多的露出资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目光所及处铺满了大商场的动态和更新。
商业大鳄正在搅浑成都商业地产的鱼塘,小鱼挣扎求生,要么死去,要么化龙。
在信息的海洋里上下沉浮,新都七一国际广场却总在记忆深处时常“攻击”我。
一个新疆企业,选择了成都新都落地,兑现跨界玩家的诺言,其“小鱼成龙”的发展故事,值得行业探究与发展参考。
七一广场是新疆七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跨界至商业地产后在成都的首秀。很难想象,当年乌鲁木齐的总部会议室内究竟产生过多少激烈的争锋。如何打进成都市场,又如何成为代表一座城市的象征和图腾?
首先是打铁需要自身硬。七一广场以游乐为主题投资近30亿,呈现出一个集商业、住宅、酒店、办公、游乐街区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其次是选择了一个好地段。一个绝无仅有的地段,是避免过多的外部竞争的先天条件。七一广场在新旧城区交界处,链接着新旧城,交互着信息与人流,是新都区的商业和居住核心区域,配套完善、设施齐全,周边发展成熟。
与此同时,七一广场还依托地铁三号线钟楼站先发制人,做出了新都第一个TOD项目。北向、西向的居住圈和东向的西南石油大学、川音新都校区、成都医学院等高校配套,总辐射人群超过120万。以上种种,均为七一广场一开始就润好了底色。
目前,商业领域有着一股风气,擅于用“联名”、“XX+”的方式制造话题吸引消费者。成功的案例很多,做法也固然可取。
这种模式需要大量的运营和经验累积,也考验着发起方是否有那么大的手笔,是否有足够大的胃口来消化。
如果条件不足就去跟风与盲从,不仅会模糊自身的项目定位,试错成本也往往会演变成致命伤。耗费几十万请大师设计商场logo拉满噱头,结果消费者不买账,最后被收购沦为他人嫁衣;跟风元宇宙,在场子里搞出几堆破烂然后草草了事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而简单的以开发商命名的七一广场,将项目定位牢牢钉在区域性范围上。
纵览七一广场业态,并未达到让人惊艳的地步,基本以大众平价品牌为主。但难能可贵的是,业态分布能做的大而全。开业之初的七一广场就引进了MO&CO、KODICE、PESARO、VERO MODA、青柠记忆、画厨、麦当劳等超250家时尚品牌及知名餐饮品牌,其中120家为新都首进。
走进今天的七一广场,我们可以看到树夏、烤匠、吉布鲁、布拉诺等耳熟能详的品牌,涉及到的生活超市、母婴购物、孕产服务以及作为稀缺业态的冰场足够让阿成眼前一亮。
对于首店的平衡,七一广场同样值得借鉴。很多商业项目对西南首店、成都首店似乎有着某种偏执,认为这种高度才足够有“排面”,想要实现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七一广场选择做新都首店,甚至三公里首店,从好到更好,还是从无到有,其实都是受消费者欢迎的。
因此,“小鱼”之小,那么对于周边三公里的人群应该更加清晰、敏锐。
七一广场顶楼的摩天轮,外场的旋转木马,贯穿商业核心上空的树冠式天幕本可以作为其爆点。然而每逢重要节点的艺术装置,或是依托摩天轮打造的时装秀场,在线上渠道的露出曝光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七一广场对目标客群的取舍。
新都偏于一隅是客观事实,七一广场真正想把握住的仍是周边三公里和新都的消费者。舍弃过多的线上宣传,反而选择在咫尺的消费者面前高频露出的引流做法更为行之有效。
七一广场的舍换来了得,在与几位新都朋友畅聊中,他们无一例外都将七一广场当成了心头好。如今的新都有了苏宁广场、旭辉广场的后续加入,商业氛围也越来越好,但七一广场区域的地位短期内恐怕仍无法撼动。
依靠轻工业起家的新疆七一投资集团,从新疆远道而来成都,并跨界至商业地产领域最终获得成功。
在传说着“大鱼吃小鱼”的商业丛林法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小鱼一遇风云便化龙的奇迹。而这奇迹的背后,是定位的精准,运营的努力,和对商业地产行业的信心,以及对项目本心的坚守。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