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个爱上西安的理由,你的是?

来源 : 央视新闻微信公号 时间:2023-05-18 22:01:29

额滴神,早上的推文《西安,美滴很》,把人看滴美滴!


(资料图片)

你一定想问,为啥西安又刷屏了?那是中国—中亚峰会,今年中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接下来两天将在西安举办。今日,中亚贵客陆续抵达西安,丝绸之路上的老朋友回来看我们了。

都奔西安来了,就像我们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西安吸引世人的魅力,也不是一两桩理由就能讲完的,而是千年岁月长河里的叠叠加加,可感可亲,可爱可叹!咱就陕西话直白问一句,“为撒西安把人都引来了?”回答这一个问题,要洋洋洒洒从三千年前说起——

为撒西安把人都引来了?

又名《爱上西安的9个理由》

《总要去一趟西安吧》

第1个理由

西安,光听名字,就很好听啊。

西安古称“长安”,

“长安”之名始于西汉,

“西安”之称始于明代,

名字里就蕴着先祖的绵绵祝福:

长治久安,永享太平。

随手一指,

西安城墙主城门四座:

长乐门(东门)

安定门(西门)

永宁门(南门)

安远门(北门)

你把每个城门的首字连起来再读读,

把人感动了,

先祖留下的,

是对一座大城无数小家的庇佑祝福,

也是对一个民族绵延安享太平的深意。

第2个理由

西安,城如其名,够长够安。

这座城,

终不负她的名,

浩浩汤汤,在历史浮沉中站定了——

“一座长安城,半部中华史”。

西安,

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

1100多年的国都史,

是中国六大古都中建都历史最长的一个,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

东汉(献帝)、西晋(愍帝)、

前赵、前秦、后秦、西魏、

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

图丨电视剧《大秦赋》中的秦始皇嬴政

再细说,

武王伐纣、周公礼乐、

秦扫六合、文景之治、汉武盛世、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等,

历史高光,皆在此发生。

第3个理由

在西安,随时穿越,么麻达!

一开花,

西安就成了国色天香的大唐。

图丨陕视新闻

一入夜,

秦汉明月就嵌上了窗。

一下雪,

西安就成了风华绝代的长安。

一靠墙,

抚上的是六百年的青砖与温度。

第4个理由

西安啊,“宝里宝气”,价值连城。

之所以说西安“宝里宝气”,

你且随处溜达一下,

钟楼、鼓楼、

大雁塔、小雁塔、

兵马俑、华清池、

大明宫、未央宫、明城墙……

哪一处不算国宝级景点!

哪一处没有国家宝藏!

西安,

“博物馆之城”,

坐拥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

西安碑林博物馆等159座博物馆,

平均每8.82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每年博物馆参观人数超过3000万人次。

5月18日,

中国—中亚峰会拉开序幕之日,

也是国际博物馆日,

当然要带你打卡几个

见证了丝路千年文明的文博宝贝!

唐三彩腾空马

西安博物院“镇馆之宝”

少年胡人与骏马虽为静止动作,却表现出了骏马疾驰之态,匠人技艺高超,真实再现了一位一路疾驰来长安追梦的旅人。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 藏

可谓唐三彩艺术作品中内容最精彩的一件,艺术化地再现了丝绸之路盛况一隅,一队队骆驼带来的不仅仅是珍宝、器皿和织物,还有鲜活的人,可能是印度僧侣、可能是中亚音乐家,也可能是东罗马工匠,他们,都有着一个关于长安的梦。

镶金兽首玛瑙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 藏

杯的造型,与起源于古希腊的酒具“来通”相似,“来通”曾广泛流行于中亚、西亚地区。小小玛瑙杯目睹了唐代丝路繁华,也倾倒出了唐人开放包容的胸襟气魄。

唐献陵石犀

西安碑林博物馆 藏

原立于唐高祖李渊的陵寝前,石犀本有一对,这是其中之一,重达十吨,整体比例准确,形象生动逼真。史载,唐朝时曾有外国向中国赠送活犀。该石犀为古代中外友好往来的纪念物。

第5个理由

李白杜甫,在此流连打拼扬名天下。

长安,

曾是多少士子的

心心念念,魂牵梦绕,

是孟郊的长安,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是李白的长安,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是杜甫的长安,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是白居易的长安,

“夜梦归长安,见我故亲友”……

图丨西安文旅之声

走到唐朝,

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

王维、杜牧、李贺、李商隐、

韩愈、柳宗元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

熠熠如星,活跃于此,挥洒才情。

等你再踏上长安,

就成了一种相逢:

毕竟你走的,是他们走过的路,

你迎的,是他们吹过的风。

第6个理由

司马迁,在此写下史家绝唱。

为什么要单拎出司马迁来说?

含垢忍辱,

却为了一个使命而发奋不休,

真正能做到者,几人?

居长安的司马迁,

令我们看到了一种生命的极致。

你再去读一读《报任安书》,

那时只顾赶路,潦草地读,

没来得及窥探古人风骨,

而今再念,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太史公身上,

有中华文明何以

绵延千年不断不绝的不死精神。

长安,有风月,更有筋骨。

第7个理由

在西安,穿汉服,毫不违和。

不用避讳旁人眼光,

不用觉得尴尬

X 关闭

  • 热门推荐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邮箱:553 138 779@qq.com

版权所有 亚洲休闲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