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世界纪录到创历史新高,中国航天发展图景愈加清晰

时间:2022-12-30 21:54:44

(年终特稿)从创世界纪录到创历史新高,中国航天发展图景愈加清晰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电 (马帅莎)12月29日,2022年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回顾这一年,中国航天繁忙依旧,成绩亮眼。空间站建成“T”字基本构型,月壤研究发现“嫦娥石”,“夸父一号”成功逐日……多个重大航天项目在浩瀚宇宙书写中国式浪漫,其中不乏“创造世界纪录”“实现多项国内外首次”“创历史新高”的一些重大突破,中国航天的发展图景随之愈加清晰。


(相关资料图)

国家太空实验室成型 6人同时在轨见证历史

2022年,中国空间站任务实施了6次发射,载荷重、任务密,两个实验舱重量均超20吨,天舟五号任务距离梦天实验舱发射仅隔12天。

回看这一年,中国空间站建造频传佳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首次实现快速返回,大大缩短航天员的回家旅途;天舟五号货运飞船首次实现两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世界纪录;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的加入,不仅开启中国人太空“三居室”时代,也为开展太空实验提供更多机会;两次舱段转位使中国空间站形成“T”字基本构型。

空间站转入建造阶段后,中国先后将6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神舟十四号乘组首次完成6个月太空驻留,陈冬成为中国首位在轨时长超200天的航天员;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乘组“会师太空”,中国首次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空间站进入长期有人驻留模式。更多航天员飞天圆梦的同时,中国也开始了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

月壤研究、“夸父”探日成果发布 深空探测时间表逐渐清晰

今年,探月与深空探测成果持续发布。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发现新矿物,将其命名为“嫦娥石”,这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同时,探月工程四期正式启动工程研制。嫦娥六号计划于2025年前后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七号拟于2026年前后开展月球南极的环境与资源勘查;嫦娥八号计划在2028年前后发射,并与嫦娥七号组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在备受关注的载人月球探测领域,官方透露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预计2027年前后完成首飞。

在深空探测方面,“夸父一号”顺利升空,与去年发射的“羲和号”携手逐日,近日发布的“夸父一号”首批科学图像更是实现多项国内外首次;利用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数据,中国科学家在着陆区发现水活动迹象。

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出炉的同时,深空探测时间表更加明晰。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燕生透露,中国计划2025年前后发射深空探测器,探测近地小行星和主带彗星,计划在未来10年到15年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计划开展木星系及天王星等行星际探测,开展太阳探测以及太阳系边缘探测,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施“觅音计划”,探测太阳系外是否有适宜人类居住的行星。

年发射次数再创新高 多型火箭成功首飞

据统计,2022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超过60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度发射次数首次突破50发。多型火箭成功首飞,中国运载火箭型谱不断完善。

中国目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B首次实现一年两发,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创下中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国内首款固液混合动力火箭长征六号改首飞成功。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表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度发射次数再创历史新高的同时,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2022年新一代运载火箭占全年发射比例约27%,也是近三年里最高的。

这一年,固体运载火箭实现运载能力新突破,有力提升中国低成本快速进入空间的能力。更大运载能力的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首次实现海上热发射的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时隔2年成功复飞,运载能力比快舟一号甲火箭提升5倍左右。

面向未来,中国还在研制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争取在2030年左右完成首飞。相比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22吨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的低轨道运载能力将达150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将达50吨以上。吴燕生表示,它代表国家一次性进入太空的最大能力,是人类进行大规模深空探测、开发、应用和载人星际飞行的关键支撑。

回望2022年,中国探索太空的步伐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眺望未来,中国航天早已将目光放得更远。

X 关闭

  • 热门推荐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邮箱:553 138 779@qq.com

版权所有 亚洲休闲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