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共同承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灌漠土区多样化种植保墒培肥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项目田间观摩会暨专家咨询会在甘肃省武威市、张掖市举行。
据介绍,河西走廊是西北重要的绿洲高效农业生产基地,该区域内制种玉米、蔬菜、牛羊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为探索新的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系统,更好保障河西走廊地区粮食安全,中国农业大学牵头并联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承担实施了“西北灌漠土区多样化种植保墒培肥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项目,系统研究作物及品种选配、时空优化配置、播密协调、缩株增密、水肥投入、根瘤菌接种等高光效多样化种植关键技术,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农机农艺融合,构建了“青贮玉米/大豆宽幅间作”“玉米套作豌豆”“浅埋滴灌小麦/玉米宽幅带状种植”等4种土壤增碳培肥与产能协同提升多样化种植技术模式。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所长汤莹介绍,“青贮玉米/大豆宽幅带状间作”模式集成了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玉米缩株增密、覆膜精量播种、膜下滴管水肥分带精准管理、土壤封闭处理、增施腐熟有机肥、玉米大豆机械化混收混贮、残膜机械化回收、根茬粉碎还田等9项关键技术,实现了两种作物旋耕、覆膜、播种、施肥、打药一体化作业,显著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解决了传统间套作技术组装配套不足、难以实现机械化的瓶颈问题,有效提升了耕地产能。该模式当年示范方混合青贮饲料目标产量可达5吨/亩以上,在保障青贮饲料产量的同时增收1季大豆,较单作增产20%;实现了青贮玉米、大豆机械化混收混贮,混合青贮饲料淀粉含量达35%以上,蛋白质含量提升2-2.5个百分点,有效提升了饲料品质,同时能有效提升大豆产能。项目可利用间作模式水肥调控及大豆根瘤固氮技术,降低化肥用量,促进农田生物多样性增加,实现土壤固碳培肥及耕地地力提升,改善集约化生产及连作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X 关闭